top of page
搜尋

“蛤蟆先生去看中医——拍打疗法”

『医学部進学大百科 2024』(関口新平〈ジュン・キドコロ・デザイン〉デザイン)/プレジデント社


你好啊,很高兴认识你,我是王医生。


我原本的专业是心理咨询师,也从事过几年相关工作,但逐渐发现部分看似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心理咨询解决,开始探索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相互的影响。机缘巧合下,接触到中医里的拍打流派,拍打不仅仅能治好肉体的疾病,还能让病人脱离心理的萎靡状态,实现精神上的“疗愈”。此外,拍打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密切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,也就是传统中医讲究的“望闻问切”,其中“问”其实也是在强调精气神的重要性,所以本质上是共通的。曾经单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忽略了生理对心理的支撑,但接触中医后对心理的认知又有加深,两者可以说相辅相成,并没有明显的割裂感。


现代人认为看病一定要有“药”,所以对我们拍打流仅靠拍、打、按、揉等动作就能“赶走疾病”感到怀疑;又比如,不了解拍打师从学习到执业的长期过程与努力,认为[这个]职业很简单,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上手。我们一般通过成效去回应这些质疑,毕竟言语上再天花乱坠,无法实践也不会做得长久,让大家看到真正有用的效果,才是最好的回应方式。


反观,当下大环境的确对中医不友好,这个行业并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,无论是约束还是支持。因此,浅层来说,各个流派之间应当相互支撑,保持敞开状态,不排斥其他中医诊疗方式,不为一家独大而压轧同行。深层来说,中医耗时费力,这意味着无法采取短平快诊疗方式,而是应该施行更人性化、多元化的长期服务,广大中医工作者只有认识并发扬到这一特点,中医才能在医学界长久性提升话语权。


我三十岁时从心理咨询跨行业到中医拍打,其实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的。即使看到从事心理学和西医的同龄人拥有较高薪水和社会地位时,我也并不后悔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的是认知的升层。


当然不得不承认,我现在的经济收入也许没有那些同龄人高,但我培养了一整个团队,将个人收益转为群体收益,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。


- 王医生

中国


访问者:Leni

编辑员:Victor

翻译者:Kendy Liu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